風之谷講的什么故事(風之谷鋼琴譜簡譜)
■林曉

波利尼西亞人的原鄉“Hawaiki”需繞過這座海邊山(資料圖片)波利尼西亞人的神秘家園“Hawaiki”下面講波利尼西亞人的原鄉“Hawaiki”(哈瓦基)波利尼西亞諸多民族世代保留著亞洲起源的記憶,他們甚至說自己的谷講故事谷鋼原鄉叫作“Hawaiki”(哈瓦基)。
在波利尼西亞諸多民族中,琴譜以毛利人對Hawaiki的簡譜神話傳說最為完整系統,他們詳細描述了人死后靈魂回歸Hawaiki原鄉的風之風路線——沿著新西蘭南北島中部的崇山峻嶺北行,進入北島最北端的谷講故事谷鋼Aupouri半島,隨后于Aupouri半島西北角的琴譜雷阿角(Cape Reinga)沿著山崖行進,并最終在一棵突起于山崖之上的簡譜Pohutukawa樹上一躍進入海洋,隨后在海中的風之風3個石洲之間盤旋一圈向Aotearoa告別,繼續行向西北的谷講故事谷鋼亞洲,最終抵達Hawaiki。琴譜
雷阿角上的簡譜神樹Pohutukawa至今還在,本該在夏季開一樹紅花,風之風但知情人說,谷講故事谷鋼這棵神樹從未開過花[88]Hawaiki是琴譜夏威夷?在臺灣?專家都找不到證據如果都不是,又在福建哪里呢?目前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
還有人說,Hawaiki(哈瓦基)是個烏有之鄉,現實世界根本不存在我認為有,在今天的福建省松溪縣地名是歷史的“活化石”,我們用3個關鍵地名來破解這千百年來的謎團:1、百山祖百山祖位于今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的百山祖鎮,是武夷山系洞宮山脈的一部分,海拔1856.7米,是浙江省第2高峰,在當地乃至周邊地區被眾多山峰環繞,象征著它是眾多山峰的祖先或源頭。
相傳周文王的弟子云游到江浙最高峰的龍泉鳳陽山之巔時,一眼望向前方,飄浮在茫茫云霧的叢山之中忽然露出一座美麗的圓峰,連連贊嘆:“奇峰,奇峰!百山之奇峰!”由此得名“百山祖”山上發現了被譽為“活化石”的冷杉,出現過華南虎飄忽不定的行蹤。
百山祖還是錢塘江(又說是賽江或福安江)、甌江、閩江的發源地,素稱“三江之源”[89]錢塘江最早見名于《山海經》,因流經古錢塘縣(今杭州)而得名,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錢江源孕育了以錢塘文化為核心的良渚文化,成為5000年中華文明的具體實證。
福建省松溪縣位于閩浙交界處、武夷山麓東南側據《松溪縣志》,松溪在周朝時屬七閩地,在春秋戰國時期屬越國,在秦朝屬閩中郡,在漢朝屬閩越地、東越地,到五代屬吳越國北宋開寶八年(975年)開始叫松溪縣春秋時期,越國鑄劍鼻祖歐冶子受越王勾踐之命,在這里的湛盧山鑄就名揚天下的“湛盧寶劍”,位列中國古代五大名劍之首。
2、大溪松溪縣名來自河流“松溪”松溪境內多為山地,雨水充沛,水系發育,支流密布,形成不對稱的樹枝狀水系境內主河叫“松溪”,河流大部為松溪水系,流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5.5%松溪屬閩江水系建溪支流,發源于百山祖南麓,在浙江省慶元縣境內稱“松源溪”,經馬蹄岙進入縣境后稱“松溪”。
松溪從東北流向西南,經舊縣、河東、松源、鄭墩等鄉鎮,沿途接納竹口溪、渭田溪、七里溪、杉溪、新鋪等支流,到梅口村南紅門隘之下??诔鼍?,流至建甌市城南與崇陽溪合稱“建溪”,到達南平后匯入閩江需要說明的是,松溪古稱“大溪”,松溪流域稱為“大溪地”。
[90]公元400年左右的東晉時期,中原大批流民和饑民涌入福建,土著的閩越人或他們在東南亞的后裔駕著獨木舟,沿水路乘風破浪到了南太平洋中的海底火山爆發后的熔巖形成的島上,就此安家這是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群島118個島中的最大一個,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
他們借用原鄉的地名喚這個島為“大溪地”,把賽船祭祖作為世世代代的一項重大民間活動1767年,英國上尉薩繆爾·瓦利斯(Samuel Wallis)成了發現大溪地的第一個歐洲人之后,正在進行第一個環球航行的法國探險家路易斯·安托萬·德·布干維爾(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在1768年4月也踏上了大溪地。
當他回到歐洲時,他把這個島描述為有著“高尚的野蠻人”和“維納斯般女人”一起居住的人間天堂這些神話般的迷思在后來陸續吸引了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和保羅·高更(Paul Gauguin)這些學者和藝術家前往,他們把大溪地寫成“Tahiti”。
波利尼西亞從1842年起受法國殖民統治,大溪地成了法屬波利尼西亞的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許多人習慣以“Tahiti”來稱呼整個法屬波利尼西亞現在,大溪地島上有20多萬人生活,大部分是原住民的后代波里尼西亞人,其次是歐洲人的后裔,明清之后去的華人后裔約占10%。
[91]3、淯水《山海經》載:“海內東南陬以西者甌居海中,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曰閩中山”“閩中山”即“閩山”,是閩越時期“無余(烏以)山”的誤讀,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年)改寫為“武夷山”發源于武夷山支脈杉嶺山南麓的九縣山(源頭在今福建省建寧縣均口鎮)的沙溪,流至南平市延平區西芹鎮沙溪口后與閩江主要支流富屯溪匯合稱“西溪”,東流與建溪匯合稱“閩江”。
閩江即《山海經》里的淯水[92]《山海經·山經》卷一《南山經》載:“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有人考證說,“箕尾之山”即現今的武夷山,“汸水”即沙溪-西溪,“淯水”即閩江。
“淯水”在古越語里讀“[njuk6 seoi2]”,今廣西玉林至廣東封開一帶的農村老人講的粵語里還帶有這種口音印度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后面的“尼西亞”,是不是跟“淯水”的古越語讀音有點相像?是希臘語“Νησ?α”(島嶼,英語“Nesia”)更早還是古越語“淯水”更早?。
最后回過頭來講南島語族人的神秘家園Hawaiki(哈瓦基)新西蘭毛利人說Hawaiki(哈瓦基),庫克群島民說Avaiki(阿瓦基),塔希提島民說Havaii(哈瓦伊),波利尼西亞毛利人說Raiatea(拉伊阿提阿),薩摩亞島民說Savaii(薩瓦伊)……包括位于太平洋幾乎正中部的美屬Hawaii(夏威夷),其實都是古越語“大溪/沙溪”或“大溪地/沙溪地”的變音,地點即今天的中國福建省松溪縣。
這里就是出洋閩越人的原鄉,是他們世世代代夢想落葉歸根的地方【參考資料】[88]、2015年6月17日13:46澎湃新聞“私家歷史”發布的《“夏威夷”不只是地名,還是毛利人的精神家園》,作者:鄭子寧;[89]、百度百科“百祖山”;
[90]、百度百科“松溪”;[91]、百度百科“大溪地”;[92]、百度百科“淯水”。